重义轻生网重义轻生网

北极文学:对自然与人性的双重探讨

  [环球时报综合报道]编者的北极话:2025年伊始,格陵兰岛因特朗普的文学“夺岛言论”被推到国际舆论的浪尖。北极,对自火蓝刀锋演员表这片令人心驰神往的然人冰雪荒原,看似“远离尘世”实则与政治博弈休戚相关。双重事实上,探讨北极不仅是北极自然奇观的聚集地,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灵感。从格陵兰岛的对自因纽特传说到北欧神话,再到探险文学对未知的然人探寻,北极文学以其丰富的双重文化背景和深刻的自然描写,创造了一个“极光与冰原之美”的探讨文学世界,以虚构和非虚构的北极方式多元生长,如极地坚冰硬雪深处的文学暗流,源源不断地流淌至今,对自火蓝刀锋演员表滋养着世界文学的土壤。

  极地冰川是“第一个档案馆”

  “对地质学家来说,格陵兰岛是一个梦。”美国地质学家威廉·E。格拉斯利在2018年首次出版的《荒野时光》一书中写道,格陵兰岛恍若一团迷雾,亟待解读。作为北欧文化的一部分,“边缘”是格陵兰岛文学的关键词。旅行家们书写北极时,极地辽远的寂寞成为镜头主角:延伸的冰原、连绵的荒野、粗糙的岩石、梦幻的峡湾、苔原、狭径、冰川……格陵兰岛,作为北极文学的重要发源地,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深厚的土壤。

  有关格陵兰岛的文学始于18世纪早期,算是北欧文学中历史较短的一支。第一本用格陵兰语出版的书于1742年诞生,是挪威人写的《基督教信仰的要素》;19世纪后半叶,当地出现了第一批用格陵兰语写赞美诗和歌曲的作家;1861年,名为《有东西可读》的期刊开始出版,为格陵兰人提供了一个阅读自己家乡并自由撰写的机会。

  进入20世纪,人们对格陵兰之外的世界越来越感兴趣。由1883年在格陵兰岛出生的作家马蒂亚斯·斯托奇创作、1914年出版的《格陵兰人之梦》是格陵兰文学中的第一部小说。书中主人公帕维亚意识到,与丹麦人相比,他的民族还不够发达,并试图为此做些什么。最后,他在梦中想象了一个遥远而繁荣的格陵兰。

  加拿大国宝级作家法利·莫厄特深入北极荒原,于1952年出版首部长篇纪实作品《鹿之民》,详细展现北极酷寒之地,一支名为伊哈米特的因纽特人族群因殖民而逐渐消亡的过程,是“北极文学”中最为经典的生态之作。

  2019年,《世界尽头的冰》(如图)问世后迅速霸占亚马逊榜首,身为记者和历史学家的美国作者乔恩·格特纳,解释了格陵兰岛是如何从地球上“最后前沿地区”之一演变成“最大科学实验室”。从早期探险家的冒险经历到现代科学家对冰川的深入研究,层叠冰川“讲述”着地球的过去和未来,这本书是冰川科学的杰出之作。美国著名自然散文作家巴里·洛佩兹的代表作、1986年出版的《北极梦》对格陵兰岛土著居民和历史现状进行的全方位介绍与反思令人动容,1986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(非虚构类)。

赞(5565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>重义轻生网 » 北极文学:对自然与人性的双重探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