剑桥毕业后,我在动物园“铲屎”
来源:中国新闻周刊
先是铲屎大象,然后是剑桥河马、犀牛、毕业破地狱金丝猴、后动狒狒、物园老虎、铲屎豹子、剑桥猞猁、毕业小熊猫、后动鹿和羊……到动物园一年多来,物园马雅几乎把上海动物园里的铲屎动物养了一遍。
在动物们眼中,剑桥马雅更像是毕业个闯入者。虽然她看上去个头不大,后动毫无攻击性,物园破地狱但明显是个新手,操作很不熟练,抬不动大份饲料,就连被老师傅们舞得飞起的大号“粪铲”,她用起来也十分吃力。
结束工作后,马雅常会坐在笼舍外观察动物,一看能看很久。她尤其喜欢看猞猁的眼睛,她觉得猞猁的眼睛会说话,与它对视时有交流的感觉。
猞猁永远不会知道,坐在笼子外面看自己的那个小姑娘,研究生毕业于剑桥大学,在猞猁眼中,她不过是个连屎都没铲明白的“菜鸟”。
以下来自马雅的口述:
剑桥,只是我的过去
我从小就是个目的性很强的人。虽然很多人都说“过程也很重要”,但就我而言,如果没有清晰的目标,我很难单纯享受过程。
我是一个短期记忆很好的人,简单来说,我是一个很会考试的人,当考试成绩成为目标时,实现这个目标对我来说并不痛苦,几乎没有什么内耗。
去英国读书也是我的目标,即便中学时身边很多同学的目标都是美国,但是我更喜欢英国的学制,所以剑桥大学也是目标。
但最终实现在剑桥大学读书的目标,比我预想要晚一些。本科申请没有通过,我就去了帝国理工大学。本科选择学生物科学,是因为外婆身体不好,想着学这方面的内容是不是能最终在医学上有些收获,这同样是我的一个目标。
在读本科的时候,我在同学中确实看上去是更努力的那一个,这也让我收到了剑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。当到了剑桥大学读研后,我发现我的目的性没有那么容易达到了。
在剑桥,努力不是什么值得挂在嘴边的词,因为每个在那里上学的年轻人都很努力,它是一个人人具备的特点,如果我强调称我在剑桥很努力,那同学们一定会觉得我在说一个很不好笑的笑话。
